◆专辑介绍:
燕赵旧地气象浩荡,莽原上城郭俨然,四围里街巷整齐。晨钟暮鼓打点着四季节拍,车水马龙渲染了人间烟火,熙来攘往奔忙,甜酸苦辣遍尝。平原山川孕育了慷慨声息,市井街坊吐露着凡人衷曲。新一代鼓曲名家冯欣蕊,凝聚起全副精、气、神,说唱些古今往事,万物生趣,感叹着世间情怀,悲哀欢喜。
板腔有眼,韵致无穷。
曲艺乃中华说唱艺术的统称,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。千百年来,在大江南北、长城内外,在市井、闾巷之间,无处不飘荡着悠悠扬扬的曲韵,诉说着耳熟能详的传奇,唱和着古老大地上的风土人物,充满了市井俚俗的生动气息。然而,曲艺虽流播长久、广阔,却是直到近世才取得了独立的地位。此专辑汇集了数种流行于京津冀三地极具底蕴的曲艺种类,由京韵大鼓“骆派”传人冯欣蕊一一演绎,既传承了正宗韵味,又展现了各曲种的独特风貌,从而使聆听者从中把握到旧时民间世俗血脉,咀嚼出骨子里所蕴藏的华夏情致,颇为难得。而此专辑收罗了各色北方曲艺精华,一心一意营造全新鉴赏体验,保护、挖掘、分享、推广民间艺术独具的魅力。
此专辑所集曲目皆广为传唱、脍炙人口,如《四世同堂》主题曲、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先生晚年倾情献艺的现代京韵大鼓曲目《重整山河待后生》,经典传统曲目《丑末寅初》,单弦曲目《风雨归舟》等等。一曲引吭悲歌,痛惜故都屈辱,柔情不减壮志,忧伤愈觉铿锵;一幅泼墨山水,跃动山林野趣,观虎奔豹走,令人胸襟明朗;半吟半唱,赞叹高山流水,伯牙知音钟子期,情深意长;又有林黛玉见落花而伤怀,叹身世凄惶;唐明皇闻檐铃叮当,念起贵妃情形,痛断衷肠……还有深山归隐的闲情逸致,清秋寒虫的畏缩彷徨,丑末寅初的生机昂昂……林林总总,五味杂陈,包罗万象。万千情致、景致、韵致,由着演唱者的心血、心气、心劲儿,汩汩外流,布满耳廓,盈满胸腔。
京韵大鼓
由河北省沧州、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,形成于京津两地。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、北京后,一代大家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,吸收石韵书、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,创制新腔,专唱短篇曲目。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,因而韵白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,与唱腔衔接自然。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,有时佐以琵琶,演员则自击鼓板来掌握节奏。
京东大鼓
产生于河北省香河和宝坻一带的农村,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,结合当地的语言音调逐步发展而成的。演唱者左手挟铜板,右手击鼓,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。
乐亭大鼓
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,乐亭方言本身就有自然的旋律性,字声都带唱音,尾音细长回旋,像是在唱歌。如果稍微把语音拉长,再加上鼓板,进行提炼、升华,即能成为具有乡土气息的优美曲调。道光三十年,大鼓艺人温荣将木板改为两片铁制简板,称“梨花板”(犁铧板之谐音),因起初梨花板是截取农具犁铧之尖磨制而成,形如半月,夹于指缝间,敲起来叮叮铃铃,或哑、或放、或单、或双,加花变奏,意境轻快。
单弦
产生于北京,又称单弦牌子曲,是清时满族子弟间流行的“八角鼓”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。它似说似唱,有的半说半唱,活泼、跳跃,朗朗上口。岔曲是单弦的主要曲调,可独唱、齐唱,亦可轮唱,曲词多为咏赞体,借以抒发意兴。
梅花大鼓
起源于北京,又名清口大鼓,过去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,多为表现儿女情长的悲辛故事。声腔婉转动听;快板、紧板活泼有力;收束时的慢板稳重而又有余音,娓娓动听。由于伴奏乐器为三弦、四胡、琵琶、扬琴及鼓板,有人便以“梅花五瓣”喻之,故称梅花大鼓。
天津时调
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,内容通俗易懂,腔调高亢爽朗,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。唱腔有靠山调、老鸳鸯调、拉哈调等,还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,极为丰富。“靠山调”来自手工业者的劳作余兴,绱鞋作坊里的工匠每当日落时,坐着小马扎,背靠房山自编自唱,内容多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愁,极富生活气息。
演唱及乐队成员:
主唱/板鼓:冯欣蕊
三弦:韩宝利
京东大鼓三弦/对唱:冯占魁
四胡:刘小凯
扬琴/阮:韩晴
琵琶/大提琴:韩旭
笙:于宝树
板鼓/八角鼓:时唯
制作成员:
出品人/制作人:叶云川
录音:李大康
录音助理:曲璐
制作统筹:黎江
市场统筹:刘军 张威
中文文案:稼耕
英文文案:安仁良
摄影:小叶
平面设计:张洪科设计事务所
录音棚:中国解放军军乐团录音棚
后期制作:德国老虎鱼
◆专辑目录:
◆专辑下载: |